華語專輯

銀河網路電台 > 專輯介紹 > 槍擊潑辣『惑众 HUOZHONG』專輯介紹

Since2014

槍擊潑辣 往明星博物館

來訪次數:000記載年份:2014~2022專輯紀錄:002

新聞檔案:001照片蒐藏:006資料總量:003

icd

音樂博物館

網路電台


槍擊潑辣『惑众 HUOZHONG』專輯介紹

  • 演唱歌手:槍擊潑辣
  • 專輯名稱:惑众 HUOZHONG
  • 唱片公司:種子音樂
  • 發行時間:2014/06

集結成團以來的所有演奏結晶,歌曲講述大多來自於社會新聞,或口耳相傳不知真偽的事件,我們都是被這世界迷惑的大眾,同時也是迷惑他人的個體...

Disc 1

  • 01 惑众 詞:N/A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2 軟土深掘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3 Magic man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4 Stan 詞:黃子豪/廖蕙芬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5 末班車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6 你抵逗位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7 Dr.Chen 詞:黃子豪/廖蕙芬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8 青梅竹馬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 09 螻蟻 詞:黃子豪 曲:黃子豪/陳保霖/連彥杰

專輯介紹


2014最受矚目的樂團
槍擊潑辣
惑众HUOZHONG

一組鼓、一把吉他、一把貝斯、一隻麥克風…
一個Trio形式基礎的樂團…

以樂團最原始的編制,吉他、貝斯、鼓的三人組合作為創作的基礎,用實驗性的方式創作樂句及編曲,不斷地嘗試各式各樣的音色,並以即興彈奏作為樂團創作的概念,只為了玩弄不對稱的和諧。

槍擊潑辣『惑众 HUOZHONG』
惑众可分為兩種層面,一種就是公眾人物以自身魅力和言語及行為來迷惑群眾,反之則是被這些行為所迷惑的普羅大眾,歌曲的內容講述大多來自於社會新聞,或是口耳相傳不知真偽的事件,我們都是被這世界迷惑的大眾,同時也是迷惑他人的一個個體,而取”众”字則代表槍擊潑辣自始自終的Trio三重奏組合

惑众是由九首歌構成的專輯,也是集結槍擊潑辣自成團以來的所有演奏結晶,因為槍擊潑辣的歌曲都是由三個人在練團時,不斷即興而創作出來,有時候只有一段鼓的節奏,有時候是吉他的riff甚至一個聲音,或是BASS的實驗性彈奏,進而慢慢發展出完整的歌曲架構,再配唱填詞。

歌曲介紹
★01.惑众 HUOZHONG
由三人在錄音室的同步即興演奏錄製加上客席鋼琴彭彥凱先生的即興創作,創造優雅與粗暴並存的反差,總共錄製5個版本以上,挑選出四個人與製作人最滿意的版本進行收錄

★02.軟土深掘Dig
這是一個可預見的未來,為了擁有更便利更快速的文明生活,卻加速自然與人文的滅亡,因為我們的姑息,讓惡人步步逼近,毀掉你的故鄉,扭曲你的價值觀,軟土深掘在台語裡有讓別人得寸進尺的意思,但同時也代表因為自身慾望而自掘墳墓

★03.Magic Man
歌詞內容創作靈感來自於兒時記憶中,鄉野間賣藝的魔術師,總是以許多手法取悅孩童,但同伴間總是相傳他可以把人變不見,雖然心裡害怕但是還是會跟著大家一起去看他表演,長大後常會反思是否因為內心深處嚮往大都市,反而希望當時就能將讓他將自己變不見呢?

★04.Stan
政治中有多少淺規則呢?主角因為想去台北找朋友逛逛,但是因為穿了某些圖騰的上衣而遭到警察逮捕甚至受傷,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2008年的台灣,特別創作此歌曲紀念這個值得民主國家人民省思的事件

★05.末班車Last Train
當宿醉醒來之後卻看到自己躺在地上而眾人圍著你,探討死亡後可能會面對的想像狀況,主角跌落月台後靈魂出竅看到自己的肉身,正想著該如何是好時,突然被人催促著趕快上末班車,到底這班車是通往哪裡呢?

★06.你抵逗位(你在哪裡) Falling
你試著搜尋記憶中那張能讓自己安心的臉,卻遍尋不著,於是你放縱自己於紙醉金迷的世界中,企圖在其中找到自身的救贖,但卻越陷越深,越來越空虛,於是找自己,成為現代人心中最大的課題

★07.Dr.Chen
以陳文成博士事件為創作靈感來源,嘗試用節奏變化凸顯戲謔的意味,用自嘲娛樂的方式嚴肅檢視這個世紀懸案,描述大時代下的台灣留學生菁英,因為極權政治而被迫活得多麼荒謬,死得多麼不堪。

★08.青梅竹馬Victoria
以社會事件背後的曲折典故為創作靈感,一個離鄉出外打拼的青年,一個家鄉眾人都公認的美人,因為命運交織在一起,而創作出最具毀滅性的愛情童話,歌曲一開始吉他與節奏組的編排錯位象徵兩條原本就不該交錯的平行線在進入主歌時吉他與節奏組融合而交織,但中途因為憧憬幻滅而再次錯位,進而產生毀滅的蝴蝶效應

★09.螻蟻War
戰爭離這個世代及其遙遠,但又如此接近,我們沒有一天不是活在它的陰影之下,學者藉由它來警惕後世,政客則利用它來恐嚇人民,鞏固政權,從歐亞大陸到湄公河,科威特到敘利亞,人類不斷重蹈覆轍,而創作者也不斷用作品來告訴人們這件事。